全球股市一周复盘:非美市场领涨 结构分化显著(2025年9月28日)

57分钟前

   一、全球股市全景:非美市场领涨,结构分化显著

  

   9月22-28日全球股市呈现“非美强、美股稳”的分化格局,美联储降息催生的流动性宽松成为核心主线。截至9月28日收盘,恒生科技指数以4.15%的周涨幅领涨主要市场,恒生指数同步上涨2.82%至18652.3点;欧洲斯托克50指数上涨1.97%,创三个月新高;日经225指数微涨0.73%,维持29000点上方震荡。

  

   美股表现相对平淡,道琼斯工业指数周涨0.38%,标普500指数上涨0.62%,纳斯达克指数涨幅0.91%,反映出市场对降息预期的提前消化。A股则延续结构行情,上证指数周跌0.87%至3821.5点,而创业板指逆势上涨1.24%,能之光、成电光信等科技股周涨幅超4%,与海外科技板块形成呼应。

  

   从资金流向看,EPFR数据显示,全球权益类基金单周净流入237亿美元,其中新兴市场获配18.6亿美元,创去年11月以来新高,港股成为资金流入核心目的地。

  

   二、核心驱动因素:宽松红利与基本面博弈

  

   (一)多头核心支撑:美联储降息打开流动性空间

  

   9月美联储宣布降息25个基点至4.00%-4.25%,点阵图暗示2025年累计降息75个基点,政策重心正式转向稳增长。这一动作直接推动美债收益率下行,10年期美债收益率周内回落18个基点至3.82%,显著降低权益资产估值压力。

  

   流动性宽松引发全球资本再平衡,路博迈等机构将资产配置从美股转向非美市场,中国、日本与欧洲成为重点布局区域。港股受益最为直接,不仅获得18.6亿美元外资净流入,紫金黄金国际等IPO项目更吸引GIC、贝莱德等巨头参与基石投资,市场流动性显著改善。

  

   (二)区域分化推手:基本面与政策差异

  

   中国市场:政策托底与外资回流共振

  

   国内“双节”消费预期与政策宽松预期形成支撑,港股科技股领涨全球,阿里巴巴市值重回3万亿港元,恒生科技指数年内涨幅扩至41.5%。但A股受节前资金回笼影响,开发科技、广信科技等权重股回调超2%,显示内外资对市场的认知差异。

  

   欧美市场:盈利韧性对冲估值压力

  

   欧洲企业盈利超预期支撑股指上行,斯托克50指数成分股三季度盈利预告增速达8.2%;美股则因“七巨头”盈利分化承压,科技股涨幅集中于AI算力板块,传统消费股表现平淡,导致指数窄幅震荡。

  

   (三)潜在压制因素:通胀粘性与地缘风险

  

   美国8月核心PCE同比上涨3.1%,高于2%目标,部分机构担忧降息节奏放缓,制约美股涨幅。同时,红海航运安全与俄乌冲突升级引发供应链担忧,欧洲汽车板块周内回调0.7%,反映出避险情绪对周期股的压制。

  

   三、机构观点分歧:短期乐观与长期审慎

  

   当前机构对后市的判断呈现明显分歧:

  

   乐观阵营:路博迈强调“非美市场估值优势凸显”,预测港股与A股科技板块四季度涨幅可达15%;瑞银看好中国资产,认为外资回流趋势将持续强化。

  

   审慎阵营:宏利基金提示“盈利验证风险”,指出需等待三季度财报确认经济复苏强度;中金公司认为美股“七巨头”估值过高,短期存在回调压力。

  

   中性阵营:东吴证券提出“结构性机会为主”,建议聚焦AI、创新药等高成长赛道,规避传统周期板块。

  

   四、后市展望:宽松延续下的结构性机会

  

   短期来看,全球股市大概率维持“非美领涨、结构分化”格局,恒生科技指数若站稳4800点,有望冲击5000点;美股需关注10月非农数据,若新增就业低于15万人,将强化降息预期,推动标普500突破5200点。

  

   核心关注点包括:一是10月美联储官员讲话,验证降息路径;二是中国“双节”消费数据,影响外资对A股的配置信心;三是全球科技企业财报,判断AI产业链盈利韧性。风险方面,需警惕美国通胀反弹引发的政策转向,以及地缘冲突升级对供应链的冲击。

  

   操作上,机构普遍建议增配港股科技、A股创业板及欧洲消费股,减持美股传统能源股。对于长期投资者,德勤提示港股估值仍处历史低位,随着流动性改善,红利资产配置价值凸显。

  

   (亚汇网编辑:章天)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亚汇网立场,亚汇网仅提供信息展示平台。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相关新闻

下载APP,查看更多新闻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