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研究表明,在特定频率的光照下,磁性金属可产生一种力矩,使两层磁性薄膜自发进入持续的“追逐旋转”状态。这项成果为非平衡态材料科学开辟了新方向,并可能为光控量子材料带来新应用。在平衡态系统中,物理过程通常遵循自由能最小化原则,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然而,在非平衡系统中,如生物活性物质或活性物质系统中,常出现“非互易相互作用”现象。例如,大脑中兴奋与抑制性神经元之间的作用是非对称的,捕食者与猎物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在光学活性介质中,胶体颗粒之间也可表现出非互易作用。研究人员由此提出一个问题:这种现象能否在固体电子系统中实现?东京科学大学物理系副教授花井亮领导的研究团队,与冈山大学大槻太毅副教授、京都大学田财里奈助理教授合作,给出了肯定答案。相关研究成果已于2025年9月发表于《自然?通讯》。花井亮解释称:“我们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通用方法,可以利用光将原本对称的自旋相互作用转变为非互易相互作用。以磁性金属中的著名相互作用——RKKY相互作用——为例,我们证明当光的频率被精确调节,使部分自旋开启衰减通道而另一些保持非共振状态时,该相互作用会呈现出非互易特征。”研究团队基于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非平衡与非互易现象,提出了“耗散工程”方案:通过光照选择性激活磁性金属中的衰减通道,从而在不同自旋间造成能量注入不平衡,诱导非互易磁相互作用。当这一方案应用于双层铁磁系统时,研究人员预测到一种此前仅在活性物质研究中提出过的“非互易相变”。在光照条件下,一层磁层倾向于与另一层平行,而另一层则倾向于反平行,最终导致磁化方向的自发、持续旋转。这一“手性”相变代表了一种破坏作用-反作用对称性的全新状态。研究还指出,实现这种非互易相变所需的光强度在现有实验条件下已可实现。花井亮总结道:“我们的研究不仅为光控量子材料提供了新的调控手段,还在活性物质物理与凝聚态物理之间架起了桥梁。未来,这一机制有望应用于强关联电子体系的莫特绝缘态、多能带超导体,以及光声子介导的超导现象。”研究团队认为,该理论还可能推动新型自旋电子器件及可调频振荡器的研发,为下一代光控量子技术提供新的物理基础。亚汇网附论文DOI:10.1038/s41467-025-62707-9。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亚汇网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亚汇网立场,亚汇网仅提供信息展示平台。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