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今日分析:API库存大增施压 但俄油衰退锁定长期底部 资本轮动致“软底”需长线布局

今天13:02
  亚盘市场行情

  随着美国原油库存增加,WTI略微走低。交易员们正准备迎接周三晚些时候发布的美国能源信息署(EIA)原油库存报告。截至目前,WTI原油报价60.40美元,Brent原油报价64.28美元。

  原油市场基本面综述

  美联储——①特朗普暗示美联储主席人选已定,抱怨解雇鲍威尔遭人阻拦。②巴尔金:同意鲍威尔的观点,12月降息并非板上钉钉,通胀和就业均面临风险。

  ADP周度就业报告:截至11月1日的四周里,私人部门雇主平均每周减少2500个就业岗位。

  美国政府公布部分初请数据:多数被上修;10月18日当周首次申请失业金人数为23.2万人。

  美国新一批数据发布时间敲定,涉CFTC周报、PPI等,周四将补全停摆期间的初请失业金数据。

  特朗普支持率跌至低点,生活成本与爱泼斯坦案引发不满。

  机构观点汇总

  荷兰国际银行:裂解价差持续上涨,炼油利润的强劲有利于原油市场

  昨日,布伦特原油市场逼近65美元/桶关口。与未来出现供应过剩的可能性相比,市场参与者目前似乎更担忧供应风险。

  这种担忧在中质馏分油市场中得到了清晰反映,ICE汽油裂解价差持续上涨。目前已突破38美元/桶,高于10月中旬的约23美元/桶。与此同时,近期ICE汽油价差急剧扩大至超过43美元/吨的现货溢价。市场对制裁背景下俄罗斯柴油供应以及乌克兰对俄罗斯炼油厂袭击的担忧,正推动着市场的强势。

  中质馏分油市场的强势应会促使炼油厂最大化中间馏分产品的收率。同时,炼油厂利润率的全面走强应会支持炼油厂开工率。炼油利润的强劲无疑使得对原油市场持更悲观观点的可能性降低。

  高盛:最后一波大型供应潮将使市场保持过剩,油价有望此刻出现回升

  我们仍然预测布伦特/WTI原油价格将下跌至2026年的年均价格56/52美元,因为最后一波大型供应潮将使市场保持过剩。但我们认为油价将在2027年回升,因为低油价将对非OPEC供应造成冲击。

  2026年价格下跌。我们预测,由于全球(除俄罗斯外)供应强劲,2026年将出现200万桶/日的大规模过剩,这将使价格持续下跌至2026年中。

  2027年价格上涨。我们预计油价将在2027年回升,因为市场恢复平衡,并且鉴于石油储量寿命减少、美国页岩油成熟以及需求稳固增长,市场焦点转向激励投资。我们预测,由于2026年的低油价抑制了非OPEC供应,而需求持续增长,市场将在2027年下半年转为赤字。

  2028年底布伦特油价达80美元。这一价格水平是必要的,以在2030年代初平衡市场、弥补老油田的自然递减率,并满足我们预计将持续至2040年的需求增长。当前成品油的高利润率也强调了在经历多年长期投资不足、俄罗斯供应下降、需求持续增长以及缺乏新的美国页岩油繁荣之后,需要通过更高价格来激励供应。

  预测的风险是双向的。如果非OPEC供应比预期更有韧性,或全球进入衰退,布伦特原油价格可能跌入40美元区间;但如果俄罗斯供应更大幅度下滑,则可能升至70美元以上。长期油价预测的风险更大,因为技术、地缘政治以及低碳替代品带来的需求冲击都难以预测。技术(例如 AI)可能增加全球供应并大幅降低成本,从而带来显着的价格下行风险,不过俄罗斯供应减少则带来上行风险。

  分析师James Hyerczyk:美对俄的制裁或再被其自适应能力打败?油价的下行空间远不止于当前水平

  在暂停两日工作导致约220万桶/日的供应暂时退出市场后,新罗西斯克港的装载作业已于周日恢复。此次中断曾在周五推动原油价格上涨逾2%,但运输量恢复的消息在周二早间给油价带来压力。交易员持续关注未来数月美西方制裁是否会实质性遏制俄罗斯出口。

  美国财政部指出,十月对俄罗斯石油公司和卢克石油实施的制裁已开始挤压莫斯科财政收入,澳新银行研究部也注意到俄罗斯原油贴水幅度正在扩大。不过多家分析师强调,俄罗斯历来都能适应制裁压力,除非执法进一步收紧,否则影响可能仅是暂时的。

  高盛集团重申预期到2026年将出现显着供应过剩,主因是长周期项目陆续完工及欧佩克+逐步取消减产。预计布油价格在2026年为56美元/桶,WTI原油更是将要跌至52美元/桶,远低于当前远期曲线,并指出约200万桶/日的供应过剩将持续至明年。IEA在最新的能源展望报告中同样指出2026年原油过程的规模将超过400万桶/日。此外,高盛还表示在全球经济持续衰退的情境之下布油价格可能会跌至40美元/桶附近,但同时也强调若俄罗斯原油的产量因制裁急剧下降,2026/2027年价格有望突破70美元。

  分析师Luca Mattei:IEA月度报告重塑原油定价预期,投资者逢低买入的迫切性已大幅削弱?

  持续过剩直接影响资本配置。西方巨头保持纪律性,将上游资本支出维持在稳定或略降水平,同时通过股息和回购优先回报股东。其战略锚定在效率而非规模。中东和亚洲国有公司则采取不同路径,多家企业继续扩大产能或投资长周期项目,将生产能力视为地缘政治杠杆和经济稳定的支柱。这种分化导致全球供应缺乏协调性,形成部分玩家扞卫价格稳定、另一些维护产量主导的割裂格局。正是这种结构性错配支撑了国际能源署关于持续过剩的预测。

  大国之间的博弈加剧影响着石油贸易路线、战略储备、投资流向和安全承诺。美国通过激励国内基础设施和供应多元化重塑能源姿态;中东产油国需在内部财政需求与外部政治平衡间周旋;中国则继续锁定长期供应协议,并在油价受控时进行战略储备。这些力量共同造就了一个表面供应充足实则易受情绪突变冲击的市场。过剩不意味着波动消失,而是改变了波动根源——主导风险从供应短缺转向政策突变、地缘紧张和失协的投资选择。

  此外,各国朝着清洁能源的渐进转型正以微妙而坚定的方式影响着石油市场。当前对于原油需求的增长越来越多来自石化、航空和新兴市场等经济周期不敏感领域,同时可再生能源崛起降低了石油需求的价格弹性。其结果是石油虽保持重要地位,却不再享有过去数十年无限制的需求增长。在正常周期中这本应鼓励稳定投资,但实际却使生产商在长期承诺与不确定的中期需求轨迹间陷入犹豫,这种犹豫进一步强化了结构性过剩的条件。

  石油市场的金融布局已然改变。资金更具选择性,宏观对冲不再激进,多头头寸对政策信号高度敏感。实际收益率、通胀预期和财政政策方向都在影响能源商品资金流向。当过剩成为市场主导叙事时,资本往往转向具有结构性增长前景的各类金属与电力资产。这种轮动虽未消除对石油的关注,但降低了投资者逢低做多的紧迫性,导致价格底部较以往周期更软且更具战术性。

  (亚汇网编辑:林雪)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亚汇网立场,亚汇网仅提供信息展示平台。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相关新闻

下载APP,查看更多新闻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