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曝光恶意买家利用 AI 生成网购商品毁损图申请“仅退款”,专家称涉嫌违法

今天00:02
亚汇网获悉,正常情况下买家如果因商品质量问题申请“仅退款”,商家会要求拍照或拍摄视频证明商品损坏,以防止恶意退款行为。但不法分子利用AI工具对产品照片进行“伪毁损”处理,将原本完好无损的袜子、杯子、玩具等图片,处理为“破裂”“破损”“有瑕疵”的样子,然后提交售后申请,部分提交的图片甚至连AI水印都未删除。但即便商家识破了买家的AI假图,部分电商平台仍会自动审核通过退款申请。这意味着只要买家上传了“看起来合理”的图片,不论真假,平台可能就会跳过商家审核直接退款处理。而一旦“仅退款”申请通过,商家不仅没收回商品,还损失了运费与货值。▲网传图片(下同)对此,专家表示,消费者“利用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可能构成民事、行政以及刑事多个领域的违法。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四十八条规定,消费者通过AI伪造商品有问题的图片申请退款具有主观上欺诈的故意,消费者收获了不正当的利益(货款),受欺诈方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同时,若消费者虚构事实,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商家货款的金额未达到刑事立案标准3000元,则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可能被处以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可能被处以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而在电商平台方面,电商平台在处理退款争议时,应按照协议约定履行审查程序(如未核实上传照片与商品是否具有一致性,未听取商家的申诉等),法律规定电商平台有保护商家和消费者权利的双重义务,违反义务给任意一方造成的损失,电商平台应当承担责任。对此,央视表示,有关部门应当需完善法律法规,当前电子商务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侧重保障消费者权益,缺乏明确保护商家的条款,导致部分消费者借AI伪造图片低成本套取不正当利益,需在法律中明确恶意退款行为及对应后果;而电商平台需从规则、审查、技术等维度强化管控,完善交易规则,对“仅退款”设置一定限制。广告声明:文内含有的对外跳转链接(包括不限于超链接、二维码、口令等形式),用于传递更多信息,节省甄选时间,结果仅供参考,亚汇网所有文章均包含本声明。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亚汇网立场,亚汇网仅提供信息展示平台。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相关新闻

下载APP,查看更多新闻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