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1月:特朗普上任后首次向美联储发难,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同时暗示:我比鲍威尔更懂利率。
2025年1月24日,特朗普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上发表讲话,首次以新任总统身份公开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并称“没人比我更懂利率”。这一表态直接挑战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权威,也标志着特朗普与美联储的博弈从幕后走向台前。鲍威尔在1月29日议息会议后宣布维持利率不变(4.25%-4.50%),强调决策需基于通胀(核心CPI 3.2%)和就业数据,而非政治压力,明确反对特朗普关税政策,指出其可能长期推高物价并抑制增长。
二、今年3月:特朗普再次在社交平台上喊话鲍威尔:随着美国关税(逐步!)开始影响经济,美联储下调利率会好得多。要做正确的事!
2025年3月19日:特朗普在“真实社交”发文称,“美联储最好还是降息”,理由是“美国关税影响开始逐渐渗透到经济中”,并暗示4月2日(关税执行日)是“解放日”。3月24日:在内阁会议上,特朗普再次强调“总体物价下跌,能源价格下行”,要求美联储降息以刺激市场。鲍威尔3月议息会议美联储宣布维持利率不变(4.25%-4.50%),但下调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2.1%降至1.7%),同时上调核心PCE通胀预期(从2.5%升至2.8%),鲍威尔强调需更多数据验证关税的实际影响,并警告“硬数据(如就业、消费)仍稳健”,降息可能加剧通胀压力。
三、4月17日、18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批评鲍威尔:鲍威尔的“行动太慢”,他总是行动太迟且决策错误。鲍威尔被解雇的速度再快都不为过!他对鲍威尔并不满意,认为鲍威尔在“玩弄政治”,称相信鲍威尔会应其要求离职,但特朗普同时亦表示,不后悔提名鲍威尔。
2025年4月17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真实社交”发文称:“对鲍威尔来说,现在是降息的最佳时机。他总是行动太晚,别再玩弄政治了!”。4月18日,他在白宫记者会上进一步施压,称“鲍威尔早该像欧洲央行一样降息,现在更应该立即行动”,并威胁“越早走人越好”,面对特朗普的施压,鲍威尔在4月17日芝加哥经济俱乐部演讲中明确表示:“货币政策决策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压力。”他特别强调,当前核心PCE通胀率仍高达2.8%,远高于2%的目标值,且关税政策可能导致通胀更具粘性。同时,他重申“没有价格稳定就无法实现长期就业最大化”,暗示对抗通胀仍为优先任务。援引《联邦储备法》指出总统无权因政策分歧解雇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公开表示将完成任期至2026年5月,
四、 4月21日:特朗普在社交平台上嘲讽鲍威尔为“太迟先生”,“一个大输家”,认为鲍威尔总是‘迟到’。他表示,几乎不存在通胀,呼吁鲍威尔尽快降息。
2025年4月21日,特朗普通过社交媒体“真实社交”连续发文,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发起猛烈抨击:称鲍威尔为“太迟先生”(Mr. Too Late)、“大输家”(Major Loser),指责其货币政策决策总是“行动迟缓且方向错误”,宣称“美国几乎不存在通胀”,强调能源、食品等商品价格显著下降(如鸡蛋价格回落),认为当前经济环境“无法引发通胀”,警告若鲍威尔不立即降息,美国经济将面临“放缓风险”,并以欧洲央行已降息七次为例,施压美联储效仿。鲍威尔的公开反击:重申“货币政策决策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压力”,并援引《联邦储备法》强调总统无权因政策分歧解雇美联储主席,指出核心PCE通胀率仍高达2.8%(远高于2%目标),且关税政策可能导致通胀更具粘性,降息可能引发二次通胀风险。
五、4月22日:特朗普态度迎来180°转变,称没有解雇鲍威尔的计划,媒体总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他表示,现在是美联储降息的完美时机,希望鲍威尔能提前或准时降息,而不是太迟。
2025年4月22日,特朗普在白宫记者会上突然软化此前对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激烈言辞,称“没有解雇鲍威尔的计划”,但坚持要求美联储“立即降息”,并强调“现在是最佳时机,鲍威尔应该提前或准时行动,而不是拖延”。这一表态与其此前威胁解雇鲍威尔的立场形成鲜明对比。特朗普将市场对“解雇鲍威尔”的恐慌归咎于媒体,称“媒体总是把事情搞得一团糟”,试图转移公众对其政策矛盾性的批评焦点。但事实上,其前期言论已引发金融市场剧烈震荡(如标普500单日跌幅达4.84%)。面对特朗普的反复施压,鲍威尔多次强调“货币政策决策基于经济数据,而非政治干预”。他援引当前核心PCE通胀率(2.8%)仍高于2%的目标值,且关税可能加剧通胀粘性,明确表示降息需等待更多数据验证。美联储一方面担忧降息会削弱抗通胀信誉(可能导致美元贬值加速),另一方面又面临经济放缓压力(一季度GDP增速降至1.2%,失业率升至4.1%)。目前采取“按兵不动”策略,观望关税政策对经济的实际影响。
(亚汇网编辑:书瑶)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全球正规平台排行榜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