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整体净值格局:结构分化显著,科技与商品走势背离
10月13日QDII基金市场呈现“科技遇冷、商品回暖”的分化态势,与同日科创板“头部科技领涨、高估值承压”的格局形成呼应。从核心数据看,权益类QDII平均净值下跌0.32%,其中海外科技主题基金跌幅居前;商品及另类QDII平均净值上涨0.18%,原油类基金止跌迹象初显。
具体来看,纳入统计的237只QDII基金中,98只实现净值上涨,占比41.3%;139只净值下跌,占比58.7%。头部基金表现差异显著:涨幅最高的华宝标普油气上游股票A(162411)净值上涨1.25%,而跌幅最大的易方达标普信息科技指数A(161128)净值下跌2.17%,首尾收益差达3.42个百分点,反映出全球资产定价逻辑的分歧。
二、分类型净值表现与核心驱动
1.海外科技类QDII:高估值承压,与科创板分化逻辑共振
科技类QDII延续调整态势,与科创板“高估值标的领跌”形成跨市场呼应。具体来看:
龙头指数型基金:天弘纳斯达克100指数发起C(018044)净值下跌1.02%,报1.387元。核心拖累来自半导体板块,持仓占比18%的英伟达当日下跌2.3%,叠加甲骨文利润率不及预期引发软件股回调,拖累指数表现。这与科创板凌云光等高估值科技股下跌逻辑一致,均反映“估值与业绩匹配度”的市场审视。
主动管理型科技基金:华宝海外科技股票C(017204)净值下跌1.85%,远超指数型基金跌幅。从持仓看,该基金超配的中小型科技股占比达45%,此类标的缺乏业绩支撑,与科创板中小科创股遭净卖出8.3亿元的资金偏好形成共振。
结构性机会:聚焦AI算力的主动型QDII表现相对抗跌,某重仓海外算力基础设施的基金净值仅微跌0.2%,与科创板寒武纪因算力需求上涨4.8%的逻辑形成跨市场印证。
2.商品类QDII:原油基金止跌,黄金基金震荡
商品类QDII呈现“原油企稳、黄金震荡”的特征,受供需与政策预期双重影响:
原油类基金:南方原油C(006476)净值上涨0.42%,报0.618元;华宝标普油气上游股票A(162411)涨1.25%,领涨商品类QDII。驱动因素在于美国原油价格止跌反弹至61.73美元/桶,虽仍处下行趋势,但前低支撑位的买盘暂时阻断跌势。不过需注意,易方达原油C(003323)因规模仅0.03亿元已暂停申购,反映小体量原油基金的流动性风险。
黄金类基金:整体净值波动收窄,平均涨跌幅控制在0.1%以内。一方面,美联储政策分歧加剧市场不确定性,支撑黄金的避险需求;另一方面,美元指数短期企稳限制涨幅,与10月基金策略中“黄金长期配置价值仍存”的判断一致。
3.其他类型QDII:区域市场表现分化
港股类QDII:受益于A股科技板块反弹联动,恒生科技主题基金净值微涨0.23%,但港股本地地产股拖累,整体涨幅不及科创板。
全球配置型基金:平均净值下跌0.15%,多数基金采取“减科技、增消费”的调仓策略,与科创板“抓大放小”的资金流向逻辑相似。
三、净值波动与市场联动的核心逻辑
1.与科创板的跨市场呼应
当日QDII基金与科创板行情呈现三重共振:一是估值逻辑一致,海外高估值科技股与科创板浩辰软件等次新股均因“估值透支”承压;二是资金偏好趋同,无论境内外市场,资金均向业绩确定性强的龙头集中,如北向资金买入科创板龙头与QDII基金重仓海外科技龙头形成呼应;三是风险偏好联动,全球科技板块的调整压力传导至科创板,加剧短期波动。
2.政策与供需的双重约束
从外部驱动看,美联储鸽鹰分歧主导流动性预期,既限制了科技股估值修复空间,也为黄金等避险资产提供支撑;从内部供需看,原油市场“淡季需求回落”与“前低支撑”的博弈,直接导致原油类基金净值震荡,这与10月基金策略中“关注供需变化对商品的影响”的提示高度相关。
四、净值数据背后的配置启示
1.科技类QDII:回避高估值,聚焦业绩确定性
参考科创板“业绩+估值”双验证逻辑,配置海外科技QDII需避开两类标的:一是持仓中中小型科技股占比过高的基金,此类标的易受资金撤离冲击;二是估值远超行业均值的软件、半导体主题基金,警惕“估值证伪”风险。可关注重仓算力、AI基础设施等业绩兑现能力强的基金,与科创板半导体设备板块的配置逻辑形成呼应。
2.商品类QDII:原油谨慎参与,黄金长期布局
原油类基金虽短期止跌,但需警惕“淡季需求回落+趋势下行”的双重压力,仅建议小仓位参与头部基金;黄金类基金可逢调整布局,契合“区域冲突+债务风险”的长期支撑逻辑。
3.风险防范重点
流动性风险:回避规模低于0.5亿元的小型QDII,如易方达原油C因规模过小暂停申购的案例需引以为戒;
估值风险:科技类基金需跟踪三季报业绩预告,避免踩中“业绩不及预期+高估值”的标的,这与科创板三季报临近的风险提示一致。
五、净值一览小结
10月13日QDII基金净值的分化格局,本质是“全球资产估值重构”与“市场风险偏好调整”的共同结果,且与科创板行情形成跨市场联动。科技类基金因高估值承压,商品类基金在供需博弈中止跌,反映出市场对“业绩确定性”与“估值合理性”的要求显著提升。这一趋势与科创板“市场化改革倒逼价值回归”的逻辑一脉相承,未来配置QDII基金需延续“估值匹配+业绩验证”的核心框架,在全球市场的分化中捕捉结构性机会。
(亚汇网编辑:章天)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全球正规平台排行榜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