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局长刘焕鑫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十四五”时期,粮食流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进展符合预期,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刘焕鑫透露,5年来,全国粮食年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人均粮食占有量比“十三五”期末增加25公斤,达到50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人均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粮食收购摆在突出位置,多措并举畅通农民售粮渠道,持续优化为农为企服务,年均粮食收购量在4亿吨以上。
同时,粮食储备体系进一步完善,中央政府储备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地方政府储备规模进一步落实,再加上最低收购价粮等政策性粮食,各级政府可用的调控资源更加充足。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在政府储备粮食仓储管理、粮食库存检查、粮食企业信用监管等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制度规定,管理措施不断完善,长效机制逐步形成。
粮食流通保障能力大幅提升,从设施条件看,深入推进粮食仓储物流项目建设,全国粮食标准仓房完好仓容超过7.3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5800万吨。高标准粮仓仓容逐年增加,具备低温准低温储藏能力仓容达到2.2亿吨,比“十三五”期末增加7000万吨。粮食物流核心枢纽和关键节点建设步伐进一步加快,粮食流通效率不断提升。从产业发展看,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产业强、供给优,2024年全国粮食企业工业总产值超过4万亿元。粮食产业技术创新加快推进,特色产业集群、知名品牌、优质产品竞相涌现。从应急保障看,由粮食应急储运、加工企业和应急配送中心、供应网点构成的粮食应急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在应对重大突发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经受住了现实考验。
此外,管粮管储方式实现重大转变,粮食流通进入了全面依法治理和信息化监管的新阶段。粮食法制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粮食安全保障法正式施行,成为中国粮食领域第一部基础性、统领性法律,粮食流通管理条例修订实施,粮食安全保障地方性法规规章陆续出台,粮食安全法律制度体系不断健全。粮食监管执法得到持续加强。组织开展了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等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肃查处涉粮违法案件,持续保持高压态势。加快建立监管新模式。建成粮食购销和储备数字化监管体系,实现了各级各类政府储备粮监管信息化全覆盖,“人防”+“技防”有机结合,用“穿透式监管”守住管好“大国粮仓”。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
全球正规平台排行榜
请扫码或添加微信: Hollowa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