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下旬以来,人民币汇率呈现出较为显着的较快升值态势,在岸与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以及中间价均表现出强劲的走强趋势,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从即期汇率表现来看,8月29日,在岸人民币汇率一度升破7.13关键关口,离岸人民币汇率更是突破7.12,攀升至7.1159,这两个汇率水平均创下自2024年11月以来的新高。进一步观察近两周的汇率动态,在岸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约为0.8%,离岸人民币汇率升值约0.9%,在众多主要货币中,人民币汇率表现突出,位居前列。
中间价方面,本周以来也呈现出明显的调强态势,累计调强291个点,这一调强幅度是自2024年9月以来的最高水平。人民币即期汇率与中间价共同走强,且中间价调强幅度显着,充分显示出人民币汇率在8月下旬的强劲上升动力。
近期人民币汇率在多重因素交织影响下,波动率有所上升,并出现加速升值的迹象。深入分析其背后动因,可从外部因素与内部推动两方面进行解读。
8月下旬人民币汇率加速升值的原因剖析
1、外部因素
弱势美元下的补涨需求:今年以来,国际美元指数走势疲软,年初至今一路下行。截至8月29日,美元指数累计下跌近10%。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非美货币大多对美元录得明显升幅。然而,人民币汇率年内仅升值约2.4%,在非美货币中表现明显滞后。考虑到中国经济增速整体保持稳健,外资对人民币资产的增持态势持续,人民币对美元存在一定的补涨空间。当市场预期发生变化时,这种补涨需求容易迅速释放,推动人民币汇率上升。
中美经贸预期稳定,出口表现强劲:美国对等关税政策实施后,中美两国曾一度大幅提高对彼此的关税水平,贸易关系紧张。但双方于5月在日内瓦举行会谈,并取得实质性进展,这使得人民币汇率中的“关税风险溢价”明显降低。近期,8月11日中美对彼此加征的部分关税如期展期,特朗普也表示预计将于今年或不久后访问中国,同时指出两国经济关系已得到改善。商务部也宣布李成钢副部长一行将赴美会见美方官员。这些积极互动持续对市场预期产生正面影响。
从外贸数据来看,得益于中国供应链的强大韧性以及全球关税风险的缓解,今年中国出口保持较快增长速度,1 - 7月累计增速达6.1%,尽管对美出口拖累约1.8个百分点,但中国在全球货物出口中仍占据稳定份额。出口表现超出预期,带动银行代客货物贸易结汇金额回升至近年来较高水平,净结汇率在7月转正,这表明境内外汇市场供求状况持续改善,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有力支撑。
2、内部推动
跨境权益投资流入:从跨境资金流动角度来看,股市资金流向对人民币汇率走势的影响愈发显着。根据EPFR数据,截至8月27日,近日主动型外资流入境内股市规模明显增加,这一变化直接对人民币汇率产生提振作用。另一方面,本周港股通净买入约204亿元,较此前高点水平明显回落,8月28日更是出现净卖出187.1亿元,创下单日卖出历史新高。综合来看,外资买入境内股市规模增加与内资买入港股速率放缓相互作用,使得股市跨境资金流向改善,进而直接推动人民币汇率上升。
中间价加速升值带动预期变化:近日人民币汇率明显走强,部分原因在于中间价升值的加速。回顾年内走势,中间价在4月下半月开始呈现升值趋势,并于5月中旬实现中间价、在岸、离岸汇率的“三价合一”。然而,7月之后,美元反弹带动人民币即期汇率走弱,而中间价走势继续偏向升值,导致中间价与市场价的价差逐渐扩大。这种价差的存在为市场对人民币汇率升值提供了想象空间。
本周,中间价合计调升291个点,是2024年9月以来最大的单周调强幅度,较5月以来的调强速率明显加快,对市场预期产生了显着影响。此外,上周央行宣布发行450亿元的离岸央票,近日CNH Hibor呈现小幅抬升,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有所收紧,这也被市场视为人民币升值的信号之一。
进一步探究中间价持续升值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年内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明显落后于其他主要货币,以实际有效汇率衡量,人民币估值明显偏低。若后续美元在美联储降息预期的影响下继续走弱,人民币将面临较大的补涨压力,因此需要适时释放升值压力。其次,偏强的人民币汇率能够增强外资增持人民币资产的意愿,吸引跨境资金流入,提振市场预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再次,近期人民币隐含波动率持续偏低,使得人民币“套息交易性价比”升至较高水平,空头头寸有所累积,这可能加剧日后行情逆转时的反身性。偏强的中间价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遏制以投机为目的的持汇囤汇行为,推动人民币汇率逐步恢复弹性。
9月及后续人民币汇率走势展望
1、短期走势:“三价合一”有望实现
人民币汇率在短期内或将呈现即期汇率快速靠拢中间价,实现“三价合一”的趋势。一方面,在中间价持续升值的背景下,其后续反向靠拢即期汇率的可能性较低。目前,中间价是市场观察货币当局政策意愿的重要窗口,对市场预期具有重要引导作用。若后续中间价在美元未明显反弹的情况下大幅调弱,不仅会损耗此前精心呵护的市场预期,还不利于在全球贸易不确定性上升的背景下,向外传递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基本稳定的政策信号,进而可能对贸易谈判进展产生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在中美利差持续深度倒挂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近年来呈现出“缓贬值、快升值”的特征,汇率变动呈现负偏态分布。因此,无论是政策信号的进一步释放,还是跨境资本流动的持续改善,都可能促使空头头寸快速减少,推动即期汇率明显升值,进而向中间价水平靠拢。
2、中长期走势:双向波动取代单边升值
在实现“三价合一”之后,人民币汇率将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有序恢复弹性,双向波动可能取代单边升值成为主要特征。展望年底,人民币汇率仍具备震荡走升的空间,主要基于以下几方面因素:
美元反弹程度有限:尽管美元已经经历了较大幅度的下跌,短期存在一定的技术性反弹需求,但在美国就业市场走弱以及特朗普对美联储介入程度加深等因素的影响下,美元的反弹力度可能较为温和。若美联储此后重启降息周期,流动性的宽松将可能导致非美货币再度走强,从而为人民币汇率提供有利支撑。
国内外汇资金储备充足:目前,中国不含储备资产的国际投资净头寸已经转正,境内外汇存款也累积较多。在美元走弱、人民币预期改善的环境下,这部分外币资金有望成为推动人民币升值的重要动力。
人民币估值潜在修复:当前,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继续处于近年来偏低水平,估值存在潜在的修复需求,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人民币汇率的表现。
综上所述,8月下旬人民币汇率呈现出加速升值态势,受外部因素与内部推动的共同作用。展望9月及后续时间,人民币汇率短期内有望实现“三价合一”,中长期则将在内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呈现双向波动的走势,且年底前仍有一定的震荡走升空间。市场参与者应密切关注内外部经济形势和政策变化,合理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带来的影响。
(亚汇网编辑:慧雅)
免责声明: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亚汇网立场,亚汇网仅提供信息展示平台。
更多行情分析及广告投放合作加微信: hollowandy